主要施工技術方案 1、內井架、平臺及提升系統安裝施工 其整體的施工工藝如附圖一所示。 1.1內井架安裝施工 內部垂直提升架高1.25m,采用鋼管腳手架搭設,站桿水平步距1.5m,水平橫桿豎向步距1.15m,按煙囪內徑的收比度進行搭設,內架直徑隨同襯尺寸逐步減?。▋冗M架的驗算見后附件一)。搭設鋼管架時,要將鋼管兩端伸入內襯磚砌體中,擱在磚砌體上(見下圖:詳A)。在高度方向,每隔10m的牛腿處必須將周圍4根鋼管伸長,直到其兩端錨入筒壁砼中50mm,與砼壁加固一次,保證并架的強度和穩定性,安裝時在極端包上水泥隔離砼,以免今后拆不出鋼管(見下圖:詳B)。 煙囪施工的豎井架是隨煙囪筒壁施工逐步增高,第一次安裝高度為超出±0.000處3~5m,井架底支承在砼基礎內底板上,基礎砼表面不平之處須以鋼板墊平。吊籠在安裝井架時,事先放置于指定豎井中。搭設時所有人員必須配安全帶,穿防滑絕緣鞋。鋼管等向上傳時,一定要用麻繩提升。 1.2操作平臺施工 操作平臺共兩層,下層為砌磚扎筋用,上層為提升提板,支設模板,澆砼用。在操作臺上滿鋪50×300的木跳板,木跳板與井架鋼管之間用棕強或8號鐵絲綁扎牢固,不能出現“瞎跳”,板與板間要嚴密拉縫,木跳板與鋼管間的大縫隙要用窄板條或鐵皮封死。操作臺隨井架上升,所用木板準備三套周轉使用。 在井架中間編心位置留出0.9×0.9m的方孔,作料桶上下料通道,在中心位置留出一0.2×0.2m小孔,作為施工過程中測定筒身中心線的孔洞。制作1.2m×1.2m的封洞板,待料桶上到平臺后,用其封住洞口,便于卸料時放置手推車,及平時人員行走以確保安全。 井架上不設外圈平臺,緊固鋼絲蠅的人員只在位于外爬梯處進行緊固操作。支模及提升模板時人均站在已綁扎好的環壁筋內,不在外面施工。如砼出現表面質量問題需要處理時,人員在外掛爬梯上進行處理。 在煙囪外爬梯對應的位置上,設置一3.8m高的外掛爬梯,以方便相關人員能安全的通過煙囪外爬梯、外掛爬梯上到平臺內,進行相關施工作業及質量檢查。如下圖所示。 說明: 1、天滑加固桿 2、14mm鋼絲繩 3、操作平臺及防護平臺 4、拐角滑輪 5、天滑輪 6、天滑固室桿 7、工棚內放置各種配電箱及工器具,其頂上蓋上石棉瓦防雨、防曬,并 設置避雷針,與鋼管架的避雷系統相連接,以防雷。 操作平臺及外爬梯圖 1.3內、外提升系統施工 煙囪內的垂直提升設備采用5t卷揚機,配直徑φ14鋼絲繩,通過吊桶上下料。吊桶為圓形,用6mm厚的鋼板焊接加工而成,高700mm,底面內直徑650mm,外直徑750mm,底板用銷軸固定,可上下翻轉封閉裝料或開啟卸料。在施工過程中定期檢查底板的平整度,裝鋼筋、鋼管、扣件等時要輕放,以免使底板變形,露縫漏漿。 由于現有地面與±0.000有高差,因而達要在±0.000處搭設一小型鋼管龍門架,龍門架的提升設備采用3t卷揚機,配直徑φ14鋼絲繩。外龍門井架的垂直提升設備采用3t卷揚機,用吊盤上下料。 用手推車或人工將鋼筋、砼等運送到龍門架的吊盤上,由龍門架提升到煙道平臺,再在煙道平臺的安全通道內水平運輸到煙囪內井架內,完成水平與豎向轉換。用井架內的提升料桶將鋼筋、鋼這、砼等提升到上部的施工平臺上,用平臺封板封信洞口。卸下鋼筋、鋼管,由人工轉運到所需綁扎的部位,卸下砼到手推車內,推運到砼澆筑部位并澆筑。 內井架及龍門架提升用的天滑輪裝在井架頂部的天滑輪固定架上,天滑輪固定采用四到八根斜桿加固,至少有八個扣件承載,滑桿上動的荷載為:2×1.t=2.6t,因而每個扣件上的動荷載為:2.6t/8=0.325t(3.25KN),完全能滿足承載能力要求。如下圖示。 天滑桿立、平面圖 5t卷揚機的要求:提升速度為30-440m/min(往返一次3-5min),也可選用60m/min(往返一次3min左右),卷筒繩容量至少120m,總鋼絲繩長至少250m。3t卷揚機的要求:提升速度可為30-440m/min(往返一次1min)。 3t卷揚機采用角鋼埋地錨樁,5t卷揚機用13mm鋼絲繩拉錨在煙道平冶梁、板、柱上,并剔出梁、板筋,焊接錨固卷揚機架。 1.4防護棚施工 在煙囪內井架上,高5m處設一雙層防護棚,防止上部施工時物件掉落,保證下面的施工人員的安全,豎井架承受操作臺全部荷重,并用于垂直運輸。在煙道平臺上搭設一安全通道,通道頂部設雙層防護棚。并且在外龍門提升架頂設雙層防護棚。雙層防護棚兩層間距500mm。如圖一所示。 2、煙囪的鋼筋砼施工 采用全天候24小時輪班作業,每天作業投入鋼筋工、木工、電焊工、電工、砼工、機運工等50人,以保證工程的進度。 筒身施工質量要求:在施工工程中,必須保證筒身中心垂直度偏差不大于60mm,筒壁厚度誤差20mm以內,筒身任何截面上半徑誤差不得大于半徑的1%,且不超過30mm。煙道口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于15mm,煙道中的標高偏差在20mm以內,筒壁內外及背面的局部凹凸不平,均不超過該截面的1%且不超過30mm,煙道口的高度和寬度不得大于30mm,不小于-20mm。 2.1移置模板施工 2.1.1移置模板的構造 筒身外模均采用2mm厚,1000×2000m的白鐵皮制作,每張鐵皮加工時按收比度收分。每組模板均在兩邊留出1m的收分邊。兩次收分,每節高度1.25米。用白鐵皮涂上機油做外模,能使煙囪外表面光潔、美觀、支??焖?,筒身收比度一致,減少模板之間拼縫。 內模板采用磚內襯與木楔、內鋼模板相結合的方式:先砌筑煙囪內襯,在內襯與鋼筋之間,安放內鋼模板,再用不變形杉木加工成與空氣隔熱層厚度相同的楔形木條,作措施材料,放在內鋼模與磚砌體之間,形成空氣隔熱層。楔形木條用3cm厚木枋在木工刨床上精加工,由于空氣隔熱層有100mm,及50mm,故楔分兩種,一種為75mm與25mm,另一種為30mm及20mm。在施工中,砌磚時間一般在6~3小時,支設內模還有一定的準備時間,故砌磚與支設內模的時間間隔一般在4~7小時,并且澆筑砼的速度極慢,砂漿的強度已能承受支設內模及澆筑砼的施工荷載。 外模板根據我司多年實際經驗,采用2mm厚白鐵皮按煙囪外壁的收分度加工成均分的四組,每組均在兩邊留出收分模板,在每組板的上部按間距2m,即每隔一塊板焊上提升模板用的φ14鋼筋掛鉤。兩張鐵皮先用電鉆鉆眼,再用錨固螺絲錨固,錨固螺由里向外上,使里面與鐵皮表面平齊,并用電焊點焊連接。在每張鐵皮上距連接縫250mm處,焊兩列穿鋼絲繩的連接器,以便于穿設緊固模板用鋼絲繩,在澆筑砼時緊固外模。將18-28個提升器支架配套18-28個提升器(1t)安裝在豎向鋼筋與操作臺上,待砼達到拆模強度1.2n/m㎡后,用提升器將外模逐節均勻提升。 內外模板間用φ12的鋼筋棍綁扎或焊在筒壁鋼筋上,以確保內外模的凈間距,及內外保護層厚。鋼筋棍的長度同第節筒壁的厚度。放置間距沿圓周方向@250mm,高度方向設置四層。 用φ25鋼筋焊接成如圖二中所示的三角架,用三-四道8號鐵絲捆綁在已扎環筋的豎向鋼筋上。每個提升器上分擔的荷載為(考慮動荷載系數1.4): 1.4×(41×1.35×0.00127×7.85×103+18×36×18/100)28 =1.4×638.03/28=31.9×10-2KN 此力相當小,1t的提升器及用φ25鋼筋焊接的提升架完全能承受。 2.1.2移置模板的安裝 內模板安裝:安裝內模前,先砌筑煙囪內襯的磚砌體,同時測定中心線與半徑,以便于控制內模板的安裝半徑尺寸及固定模板。放入內鋼模板后,再在內襯與鋼模之間加一組木楔(一組木楔厚度與空氣隔熱層厚度一致),并用木支撐頂固內鋼模。木楔在圓周方向按間距100mm放一組,木支撐按內模鐵皮按縫位置上下各設一道。待砼澆筑到時再拆除。 外模安裝:外模安裝校正達到規定的尺寸要求后,用設計筒壁厚度的臨時撐木控制內外模板的凈距,及外模與主模的保護層間距,撐木每隔一張鐵皮放一個,當砼澆灌到臨時撐木時,逐步予以拆除。外模安裝好后,在外圈每節模板用18道6.5mm鋼絲繩與緊繩器緊固。外模板應捆緊,縫隙應堵嚴,防止張模和漏漿。內模板應支頂牢固。防止變形。 模板的提升彩18~25個提升架配合提升器提升。 移置式模板的中心對煙囪幾何中心的誤碼率差不超過5mm,模板的下緣同已澆混凝土搭接約為100mm,模板接觸混凝土的一面在每次拆移后,及時清除模板表面的漿灰,并涂刷脫模劑。 筒身中心位置的確定應檢驗,主要采用激光對中儀,將對中儀與復核對的用全站儀放的中心點,對中整平后,開啟激光發射器,打平激光到頂上分格板上,再以此激光點為中心,拉尺檢查半徑。每上長升5m用方便施工操作的20kg重的垂球,對煙囪的垂直度進行復核。垂球掛在士字形架上對中,垂球提升采用轱轆升降。 2.2鋼筋施工 豎向鋼筋及環形鋼筋均采用綁扎搭接,搭接長度均為45d,并用鐵絲在接頭的中間和兩端緒扎。凡φ12毫米以上的水平環筋,應事先按其所在部位的筒身弧度放樣加工成弧形備用。φ12毫米以下的鋼筋只須兩端彎鉤,其弧形可在綁扎時彎曲。綁扎鋼筋時,先綁扎豎向筋后綁扎環筋。 每節筒身最上一道環筋應最先定位,以已澆砼的模板的邊緣為準,按向上收分度,同時考慮保護層的厚度進行定位,用線錘吊位置后,再綁扎固定,然后以此環筋為標準綁扎以下各環筋。 筒身的豎向鋼筋從筒身中心位置,按圖紙要求用鋼尺量準半徑后均勻分布,豎向鋼筋的按頭交錯分布在每一水平截面內,不大于鋼筋總數25%,焊接接頭的根數不應多于鋼筋總數的50%,變換縱向鋼筋的直徑或根數時,應筒壁的全圓周內均勻布地進行。筒身環向鋼筋要布置在縱向鋼筋的外側,其間距的允許偏差為20毫米。所有鋼筋交叉處均用22號扎絲綁扎。 鋼筋保護層用木做拉子進行控制,從中心線量準半徑用扎絲綁扎好,保持沿模板周長每米長度內不少于0.5個,砼保護層厚度和筒壁環向鋼筋為30mm,筒身保護層的偏差不得超過+10毫米。 詳情咨詢:15161995111 劉經理 |